English

唐人故事(三)

●周四书话
2001-04-19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如果作整体评估,我们可以把唐代诗人分成第一方阵、第二方阵、第三方阵,而且很容易选出各级领军人物;如果让唐代诗人每人拿出一首诗来相较,方阵的格局马上就乱了,许多第二方阵甚至第三方阵的人要调到第一方阵去,领军人物更是选不出来。评论唐诗,宏观容易微观难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既是因为欣赏者的青菜萝卜,各有所好;也是因为欣赏对象的寸有所长,尺有所短。

口说无凭,有诗为证。

崔颢游武昌,登黄鹤楼,感慨赋诗,遂有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馀黄鹤楼。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日暮乡关何处在,烟波江上使人愁”。大名鼎鼎的李白也登黄鹤楼,同样诗兴大发,但看到崔颢的诗,只能敛手感叹:“眼前有景道不得,崔颢题诗在上头!”此处不足彼处补。相传李白后来作《登凤凰台》诗,就是要和崔颢的《登黄鹤楼》一比高下。虽然有人说,《登凤凰台》和《登黄鹤楼》旗鼓相当,“真敌手棋也”。但平心而论,崔诗要比李诗略胜一筹。所以,《沧浪诗话》推崇《登黄鹤楼》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。

十几年前,香港某文化机构搞过一次别开生面的选举,用公众投票的方式选举当代人最喜欢的唐诗。选举结果多少有些出乎预料,得票最多的,不是诗圣杜甫的诗,不是诗仙李白的诗,不是诗佛王维的诗,也不是号称“人才之绝”的白居易的诗(或曰李白是天才之绝,白居易是人才之绝,李贺是鬼才之绝),而是孟郊的那首《游子吟》: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

崔颢的名气比李白小得多,但他有一首诗让李白气短心折;孟郊在唐代诗人中,似乎难入顶尖之列,但他的诗以苦寒著称,独树一帜,“诗自肺腑出,出辄肺腑愁”,其《游子吟》是公认的千古绝唱。这就是唐诗,这就是所谓寸有所长,尺有所短。

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双璧。《唐才子传》的作者辛文房这样评价李杜:“骚雅之妙,双振当时,兼众善于无今,集大成于往作,历世之下,想见风尘。昔谓杜之典重,李之飘逸,神圣之际,二公造焉。”这个赞词,李杜当之无愧。但辛文房接下来的两句话就值得推敲了:“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李杜之门者难为诗,斯言信哉!”此言信否,颇可商量。一代有一代之文学,一代之文学要做到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,不仅需要有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,还需要各方阵的将士都有绝活儿,这样才能云蒸霞蔚,壮为大观。细究之下,成就一代之文学,各方阵中的将士都有过人之处,比有几个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还要更重要一些。唐代诗人,入选《全唐诗》的有两千多人,登录《唐才子传》的三百九十八人,唐诗能成为一代之文学,唐诗之所以有空前绝后的魅力,奥秘就在于此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